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3.1面向对象设计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是一种把面向对象的思想运用于软件开发过程中,指导开发活动的系统方法,简称OO方法,是建立在“对象”概念(对象、类和继承)基础上的方法学。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思想是:

      对问题空间进行自然分割,以更接近人类思维的方式,建立问题域模型,以便对客观实体进行结构模拟和行为模拟,从而使所设计出的软件尽可能直接地描述现实世界,构造出模块化的、可重用的、维护性好的软件,并能够控制软件的复杂性和降低开发维护费用。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3.2面向对象方法的特点

      面向对象方法按照人类的自然思维方式,面对客观世界建立软件系统模型。

对象、类、继承、封装、消息等基本概念符合人类的自然思维方式。

有利于对业务领域和系统责任的理解,有利于人员的交流。

面向对象方法对需求变化有较好的适应性。

面向对象的封装机制使开发人员可以把最稳定的部分(即对象)作为构筑系统的基本单位,而把容易发生变化的部分(即属性与操作)封装在对象之内。对象之间通过接口联系,使得需求变化的影响尽可能地限制在对象的内部。

面向对象方法支持软件复用。

对象具有封装性和信息隐蔽等特性,使其容易实现软件复用。

对象类可以派生出新类,类可以产生实例对象,从而实现了对象类数据结构和操作代码的软件复用。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开发环境一般预定义了系统动态链接库,提供大量公用程序代码,提高了开发效率和质量。

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可维护性好。

系统由对象构成,对象是一个包含属性和操作两方面的独立单元,对象之间通过消息联系。

系统出错时容易定位和修改,而且不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

3.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相关概念

对象 

      对象是程序的基本单位,是一组数据(属性)和施加于这些数据上的一组操作代码(操作)构成的逻辑实体。

消息

      消息是为了实现某一功能而要求某个对象执行其中某个功能操作的规格说明。对象之间的相互服务是通过消息来连接实现的。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属性、事件和方法

属性是对象具有的特征或某一方面的行为。

事件是指对象能够识别的动作,可以编写相应的代码对此动作进行响应,事件可由系统发生,也可由用户执行某种操作来发生。

方法是对象能够执行的操作,是对象具有的功能体现,是实现每条消息具体功能的手段。

        把具有相同的结构、操作,并遵守相同规则的对象聚合在一起称为类,它描述了属于该类型的所有对象的性质:统一的属性和统一的操作方式。而每个对象都是某个类的一个具体实例。

继承

             继承是一个类(子类)直接使用另一个类(父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权限为私有的属性和方法除外)。继承具有传递性。

封装

             封装性说明包含和隐藏对象信息,如内部数据结构和代码的能力。封装使操作对象的内部复杂性与应用程序的其他部分隔离开来。

多态性

            多态性是指一些关联的类包含同名的方法程序,但方法程序的内容可以不同,具体调用哪种方法程序在运行时根据对象的类确定。